會議室里,氣氛緊張得能擰出水來。
王總坐在主位,我和江澈分坐兩側(cè),其他幾個部門的核心成員也列席旁聽。
“江澈,你先來?!?/p>
王總發(fā)話了。
江澈強撐著站起來,走到投影幕前。
他一開口,我就知道他完了。
他聲音沙啞,邏輯混亂,好幾次說到一半就卡殼,需要低頭看好幾秒的PPT才能想起下一句要說什么。
他精心準(zhǔn)備了一夜的方案,此刻被他講得支離破碎,毫無亮點。
臺下的王總眉頭越皺越緊,其他同事也開始竊竊私語。
“江澈今天怎么回事?狀態(tài)這么差?”
“估計是昨晚通宵了,你看他那臉……”
“可惜了,這方案做得其實不錯,就是講得太爛了?!?/p>
我坐在下面,心里那叫一個舒坦。
但詭異的事情又發(fā)生了。
隨著江澈的講述,我非但沒有感到無聊,反而覺得他PPT里的每一個數(shù)據(jù)、每一個洞察都如此清晰地印在了我的腦子里。
就好像……昨晚那個通宵做方案的人,是我自己一樣。
他的思路,他的邏輯,他為了找到某個數(shù)據(jù)而翻閱了多少份行業(yè)報告……這些過程,我竟然感同身受。
等他好不容易講完,滿頭大汗地坐下時,我?guī)缀跻呀?jīng)能將他的方案倒背如流了。
“林曦,到你了。”
王總的聲音里透著一絲不耐和失望。
我深吸一口氣,站了起來。
精神飽滿,思路清晰,聲音洪亮。
我不僅完美地闡述了自己方案的創(chuàng)意和亮點,甚至還在講述過程中,不著痕跡地指出了江澈方案里的幾個微小漏洞,并提出了更優(yōu)的解決方案。
我說:“……剛才江組長的方案里提到,目標(biāo)用戶群的線上活躍時間集中在晚上九點到十一點,這個數(shù)據(jù)很精準(zhǔn)。但我補充一點,根據(jù)最新的《Z世代社交行為報告》,這部分用戶在周末下午兩點到四點,會有一個隱藏的消費高峰,如果我們能抓住這個窗口期進(jìn)行精準(zhǔn)投放,轉(zhuǎn)化率至少能再提升三個百分點。”
此言一出,滿座皆驚。
王總的眼睛瞬間亮了,他猛地坐直了身體,看向我的眼神充滿了欣賞。
而江澈,則像是被雷劈了一樣,呆呆地看著我。
因為那份《Z世代社交行為報告》,是昨天半夜三點,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付費數(shù)據(jù)庫里扒出來的。
他本想作為自己方案的殺手锏,卻因為精神不濟,在講述時給忘了。
他做夢也想不到,這個殺手锏,會從我的嘴里說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