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色降臨,十瓦的燈泡成了照亮大院的主力,一家子就著昏黃的燈光繼續(xù)做手工。
計明毅用自制的木桿秤把第二天要吃的玉米面雜糧面稱出來,分開放好,等晚一些,張桂秋就會把第二天早上要吃的玉米面窩窩頭做好。
每天早上一人一個玉米面窩窩頭,差不多一兩一個,連六歲的妹妹都能吃得下,像計九方,根本就吃不飽。
今天丟的這十斤糧票,把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,推到了懸崖的邊緣!
一直到晚上十一點,一家子這才開始休息,聽著腳那頭弟弟傳來輕微的鼾聲,計九方試著進入空間。
原來他人也是可以進入空間里面的!
空間里面沒有日月,但始終有光線,這里空氣清新,聞一口都覺得神清氣爽!
計九方來到泉水口,用手鞠了一捧泉水,試喝了一口,泉水清洌甘甜,比什么礦泉水純凈水要好喝不知多少倍!
這種水養(yǎng)出來的魚,想來味道會更鮮美吧!
空間里面除了院子里的那棵樹,其他地方連一絲綠色都沒有,要盡快想辦法把地種起來!
沒有種子,空有地也沒辦法,他已經(jīng)想到辦法,明天去什剎??纯矗沁厬?yīng)該有老頭在釣魚玩,看能不能想辦法弄點魚!
1958年四九城各公園水域還允許私人垂釣,到59年下半年,就禁止釣魚了,有人巡查。
大魚就別想了,1956年,水產(chǎn)供銷公司就同園林局簽了合同,第一次就要了37萬斤魚,四九城不管是護城河,還是北海,什剎海等地,全被有組織地拉了網(wǎng),一斤以上的全給網(wǎng)走了,能釣得到的主要是二指大的鯽瓜子!
能在那釣魚的,都是有津貼的老頭兒,并不是缺這口吃的,也不是想吃魚,純屬閑的。
四九城的人有錢人并不怎么缺魚吃,全國供應(yīng)一個城可不是光說說而已,帶魚、黃花魚、鲙魚等等,經(jīng)常有供應(yīng),連票都不要,只不過要排長隊倒是真的!
帶魚按寬窄分級別,最便宜的兩毛五一斤,貴的三四毛,吃法主要就是紅燒。
那時的帶魚是正宗的舟山帶魚,沒有現(xiàn)在帶魚常見的那種骨質(zhì)增生魚刺。
黃花魚在以前是低檔魚,有“黃花魚,上不了席”的說法,富貴人家稱之為“蟲子包”,因為這種魚常有寄生蟲。
正宗黃海黃花魚,特點是蒜瓣肉,有股特別的鮮香味!也是四毛多一斤!
鲙魚刺特別多,但味道鮮美,四毛多一斤。
最便宜的是海雜魚,不到兩毛一斤,各種不認識的魚混在一起賣,不許挑選。
里面比較多的是飛魚,運氣好里面也能摻雜肉質(zhì)好的高檔魚類,曾有人在海雜魚里面買到過黑石斑,運氣極佳!
天色還沒怎么亮,計九方就憋醒了,吃的糊糊不頂餓,他半夜喝了好多空間里的泉水!
院里沒有廁所,方便要到胡同的官茅房去,一想起記憶中那場景他就頭皮發(fā)麻!
還是早點趁人少,先把這問題解決了吧!
再晚些,就得排隊蹲坑了!
夠年代吧!
起身穿上衣服,輕手輕腳開門出來,他爹在里屋咳了一聲,他輕咳一聲回應(yīng)了一下。
看來他爹昨晚又沒睡好!
胡同的路燈下,已經(jīng)有老爺子出門上茅房了,睡不覺的,也不只他父子兩人。
在廁所門口,計九方碰到了中院的趙大爺,趙大爺更早,已經(jīng)蹲完坑出來了。
計九方緊趕著招呼:“大爺,您早班兒??!”
“是九方啊!夠早起的!你娘那身子骨見好了吧?”
趙大爺一家六口人,只有兩間房,比他家還要擠!但這老頭一天到晚樂呵呵的,一點也不著急!
大院里家家戶戶都門兒清,誰家崽子都叫得上名兒,反過來也一樣,誰家來個生臉兒親戚,誰家拌兩句嘴,街坊四鄰一準頭個知道!
昨天計九方弄丟十斤糧票,他娘被氣病的事,全院鄰居們談?wù)摿艘幌挛纾?/p>
各家的半大小子都接受了一遍敲打,當家女人們也都提高了警惕,錢和票還是小心些好,小子們不靠譜!
“灌了劑藥,緩過來啦!勞您惦記著!”
“見好兒就成!得往開嘍想,日子緊巴是緊巴點,可它架不住咱慢慢扛!”趙大爺還想拉著他再念會秧兒,計九方是真的有點內(nèi)急。
“大爺,我這有點急,就不耽誤您事了,回頭再來找大爺嘮嗑!”計九方按著肚子,急匆匆沖進官茅房!
“嘿!這小猴崽子!毛兒楞三光的!”趙大爺背著手,慢慢悠悠往家踱著方步。
計九方憋著氣,以最快的速度方便完,離開官茅房老遠,這才張嘴大口呼吸!
這味道!太酸爽!
這滋味!一言難盡??!
他有點發(fā)愁,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幾十年,那得要他的命!
以前的貴人,住的房子都不設(shè)茅房的,都用恭桶,故宮這么多房子,一間茅房都沒有,只有一個半間房,這半間房就是宮女太監(jiān)們方便的地方了!
他在外面站了好一會,確定身上的味散盡了,這才回大院。
進了垂花門,前院的張大媽和二大媽已經(jīng)起床,都在通爐子,計九方一一叫了人,打了招呼。
大家一個院住著,你一個后輩,見人不打招呼,大媽們會怪罪的!
從前院到中院一直到后院,女人們都開始起床,家家戶戶要把爐子通透氣,把火燒旺起來。
對面的一大媽通好了爐子,正將水汆(cuan)兒插在爐子上面,一大爺早上起來就要喝茶,大媽一早就得沏上一壺高末放那。
水汆兒,可以快帶燒水的東西
見到計九方從外面回來,一大媽老遠就喊:“九方啊,上完茅房了啊,見到你一大爺沒?”
“一大媽您早!沒見著呢!”
張桂秋也起床了,正提著爐子放到臺階邊上,計九方上前問她:“娘,你頭還疼不!”
過了一天,這聲娘叫得更加自然,張桂秋一陣欣慰,大兒子是真的變得懂事了,這十斤糧票沒白丟!
“大好了,藥都可以不用再熬!”
“藥還是要吃的,把身子再穩(wěn)一穩(wěn)!”
“好!好!聽你的!”張桂秋嘴角都咧到一邊了,笑得見牙不見眼。
計九方拿了水桶和扁擔,打算到胡同口水站去挑水。
一大媽看了,嘖嘖稱奇。
“桂秋,你家九方越來越懂事了,我還是頭一回見他去挑水!”
“可不是,我家九方本來就聽話,大一些自然不同!”
兩家門對門,中間就隔十來米,一嘮嗑,里面老刀嬸也拎著爐子出來了。
林老師兩夫妻沒小孩,工作日兩人都要上班,平時也不在家做飯吃,這會還沒起床。
蹊蹺的是,那邊蔣晴竟然也沒起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