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氏進府的第三日,趁著午后林老夫人歇息,喚來貼身丫鬟“青霜。 ”
“你這兩日多和府里的婆子丫鬟走動,打聽清楚,老爺房里除了太太,還有幾位姨娘,都是什么來路?!?/p>
青霜機靈,知道此事要緊,低聲應道:“姑娘放心,奴婢已經(jīng)和漿洗房的劉婆子搭上話了,她嘴碎,最愛說閑話?!?/p>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漱玉軒藏在林府西側的僻靜處,是座一進的獨立小院,倒比別處多了幾分清幽。
青瓦鋪得齊整,襯著斑駁的白墻,墻頭上爬著幾枝細竹,風一吹便晃出細碎的影。
檐角微微向上飛翹,像雀兒振翅欲飛的模樣,檐下懸著串小巧的銅鈴,鈴身磨得發(fā)亮,該是掛了有些年頭。
門前繞著道曲折的回廊,青石板鋪就的廊面被踩得溫潤,廊柱上爬了層薄薄的青苔。
風穿廊而過時,檐下的銅鈴便“叮咚、叮咚”響起來,那聲音脆生生的,不慌不忙,倒真像把玉珠撒在瓷盤里,落得輕緩又清亮。
廊邊種著幾株芭蕉,葉尖垂著晨露,鈴音混著葉上水珠滴落的輕響,讓這小院更顯靜了。
院門兩側的翠竹栽得齊整,竿子青得發(fā)亮,挨挨擠擠地往上躥,枝葉卻疏朗,風一吹便沙沙晃。
竹葉邊緣帶著點嫩黃,是新抽的芽,老葉則綠得沉,層層疊疊交疊著,篩下碎碎的光影落在青石板上。
偶爾有葉尖掃過門板,帶起極輕的擦響,混著風穿葉的聲兒,倒比別處的花草多了幾分清勁。
傍晚時分,余暉落在竹梢上,把竹葉染得半金半綠,看著竟比廊下的銅鈴還添了幾分靜氣。
掩映著門上懸著的匾額——“漱玉”二字,是林如海親筆所題,筆鋒清峻,暗含風骨。
青霜端著剛沏好的菊花茶,輕手輕腳擱在云氏手邊的小幾上,見她正對著窗外出神,才壓低聲音回話:“姑娘,這林府里的幾位姨娘,說起來各有各的難處?!?/p>
“先說柳姨娘,”她頓了頓,指尖無意識蹭了蹭茶盞沿,“原是太太的陪嫁丫鬟,當年老爺酒后..................才抬了姨娘,住在最偏的秋棠院。那院子挨著后墻,冬日里風都比別處烈。她性子軟得像團棉絮,凡事都聽太太的,連院里的丫鬟都敢在她跟前怠慢些。前兩年她懷過一胎,才三個月,說是在廊下‘不慎’摔了一跤,沒保住,打那以后,老爺就再沒踏過秋棠院的門?!?/p>
云氏捏著書卷的指尖微頓,抬眼看向青霜。
青霜又續(xù)道:“還有陳姨娘,是老夫人前年做主買來的,聽說原是江南商賈之女,為的是給林家開枝散葉。她住春熙閣,離咱們這院不遠,平日里總關著院門,要么繡活要么看書,輕易不出院。進府三年了,肚子一直沒動靜——姑娘您不知道,前陣子我托太太院里相熟的小丫鬟打聽,才隱約知道,太太每日讓廚房給她送的補品里,怕是摻了些‘涼性’的東西,表面上對她寬厚,實則....................”她沒再說下去,只搖了搖頭。
“最惹眼的是蘇姨娘,”青霜聲音壓得更低,“去年從揚州來的,說是鹽商孝敬老爺?shù)?,生得是真標致,一笑倆酒窩,剛進府時最得寵,住棲霞軒,離老爺書房就隔了個月亮門??梢簿惋L光了半年,去年冬天不知怎的沖撞了太太,被太太罰跪祠堂三日,大冷天的,跪得膝蓋都腫了,老爺雖沒說什么,卻再沒去過棲霞軒。如今她院里比柳姨娘那兒還冷清,聽說日日關著門哭呢?!?/p>
說完這些,青霜見云氏眉頭微蹙,忙補充道:“姑娘您性子淡,不愛爭,倒比她們都安穩(wěn)。只是府里這些事,知道些總好,省得將來不小心撞了什么忌諱?!?/p>
青霜說完,云氏指尖輕敲桌面,沉吟片刻,道:“看來太太手段不差,三個姨娘,一個被廢,一個被壓,一個被冷落?!?/p>
她抬眸,淡淡道:“去庫房取幾匹素緞,給柳姨娘送去,就說..................我新來乍到,請她多關照?!?/p>
青霜一愣:“姑娘為何先拉攏柳姨娘?她最不得勢?!?/p>
云氏指尖還在桌面輕敲著,聽青霜問起,笑意淡了些,卻多了分清明:“不得勢,才少了旁人的防備,也最缺個體己的幫扶。她是太太的舊人,又失了孩子、沒了恩寵,心里頭未必就真對太太毫無芥蒂,不過是沒個由頭罷了?!?/p>
她頓了頓,指尖落在書卷上,輕輕劃著頁邊:“送素緞不算什么貴重東西,說是‘請多關照’,是給她遞個軟話,也是讓她知道,府里并非只有太太能看得見她。”
見青霜還愣著,她又補了句:“給陳姨娘送兩匹杭綢,說瞧著她平日愛繡活,這料子軟和,適合做繡繃里子。給蘇姨娘送些上好的脂粉,就說聽聞她近日心緒不暢,這東西能添些好氣色?!?/p>
“都送得輕描淡寫,不必特意說什么親近的話。”云氏抬眸看向窗外,風掠過長廊,吹得檐角銅鈴輕響,“她們收了,便是記著這份情;不收,也落不下把柄。多個眼線,總比單打獨斗強——青霜,這府里要想安穩(wěn),光躲著沒用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青霜捧著兩匹雨過天青色的杭綢站在春熙閣外,料子在陽光下泛著流水般的光澤。
陳姨娘隔著珠簾看了一眼,指尖無意識地揪緊了帕子。
"我們姨娘說,這料子質地最是綿軟,做繡繃里子不會傷絲線。"
青霜笑吟吟地補充,"聽說您繡的牡丹連蝴蝶都分不清真假呢。"
陳姨娘讓丫鬟接過料子,突然伸手摸了摸,淡聲道:"替我謝過云妹妹。"
待青霜走后,她猛地將杭綢擲在地上,又慌忙撿起,對目瞪口呆的丫鬟解釋:"沾了灰..."
當夜,那兩匹杭綢被鎖進箱籠最底層,鑰匙扔進了井里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"我們姨娘新得的揚州謝馥春香粉,聽說太太..."
青霜話未說完,一盒胭脂就砸在了她腳邊,嫣紅的粉末濺在裙擺上像血。
青霜被那突如其來的響動驚得后退半步,低頭看時,裙擺上那片嫣紅刺得人眼慌。
粉盒裂成兩半,碎末混著脂膏,真像潑了點新鮮的血。
她攥著手里的香粉盒,指尖發(fā)顫,剛要開口解釋,就被蘇姨娘的冷笑堵了回去。
蘇姨娘斜倚在門框上,鬢發(fā)松松挽著,眼尾帶著點未消的紅,瞧著憔悴,眼底的銳光卻沒減。
“你們主子倒是會做人,”她嗤笑一聲,聲音又冷又尖,“拿這些脂粉水粉來探我?當我不知道她是想瞧我笑話,還是想拉我做槍使?”
青霜咬著唇?jīng)]敢接話,只覺得蘇姨娘身上那股子戾氣壓得人喘不過氣。
忽然手腕一緊,蘇姨娘竟上前一步攥住她,俯身湊到她耳邊,聲音壓得極低,帶著淬了冰的狠:“告訴你主子,別打我的主意。棲霞軒的玫瑰看著蔫了,刺可沒軟——碰了,是要流血的?!?/p>
那氣息涼森森的,青霜猛地掙開,幾乎是逃也似的離開了棲霞軒。
回去路上,她攥著那盒謝馥春香粉,只覺得手心發(fā)黏,裙擺上的胭脂印子怎么看怎么礙眼。
誰料次日天剛亮,賈敏的大丫鬟去取妝奩時,卻見妝臺正中擺著個熟悉的胭脂盒——正是昨日青霜帶去棲霞軒、被蘇姨娘砸在地上的那盒。
只是此刻粉盒竟完好無損,連盒蓋邊緣的裂痕都沒了,嫣紅的胭脂膏平整地鋪在盒里,像是什么都沒發(fā)生過。
大丫鬟驚得忙稟報賈敏,賈敏端著茶盞走到妝臺前,垂眸看了半晌,指尖在盒蓋上輕輕敲了敲,沒說話,眼底卻掠過一絲極深的沉郁。
這蘇姨娘,倒是比她想的更有意思——既不接云氏的示好,又把這胭脂送到她這兒來,是示威,還是……求援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云氏派去送東西的丫鬟回來回話時,青霜正替云氏理著繡繃上的絲線。
丫鬟說,柳姨娘接過素緞和安神香時,手指顫了顫,指尖蹭過素緞的柔滑料子,好半天才低低道了聲“多謝云姨娘費心”,說話時眼圈就紅了——秋棠院冷清太久,連下人們都敢怠慢,哪里受過這般體面的關照。
秋棠院的夜比別處更靜,連蟲鳴都稀稀拉拉的。
窗紙右下角破了個指腹大的洞,夜風從洞里鉆進來,帶著點涼意,把那縷銀白的月光也引了進來——正好斜斜落在桌案上那匹素緞上,緞面的柔光被照得透亮,倒顯得周遭更暗了。
柳姨娘就坐在桌旁的椅子上,枯坐了大半夜。
桌上的殘燈早就熄了,只剩那點月光照著她的臉,臉色白得像紙,眼窩陷著,瞧著比往日更憔悴。
她盯著那匹素緞看了許久,指尖幾次抬起又落下,最后猛地抓起桌邊的剪刀,指節(jié)因為用力泛著白。
“姨娘!”守在一旁打盹的丫鬟被動靜驚醒,見她舉著剪刀要往緞面上劃,慌忙低呼著上前,“這是云姨娘送來的料子,仔細剪壞了……”
柳姨娘卻抬手攔了她,聲音啞得像被砂紙磨過:“慌什么?!?/p>
她把素緞往懷里攏了攏,輕輕抖開,料子在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,她望著那片白,忽然牽起嘴角,露出個比哭還難看的笑:“我給未出世的孩子做件衣裳。就做件小肚兜,用這素凈料子,他穿著該舒服的?!?/p>
丫鬟的話堵在喉嚨里,看著她眼里那點破碎的光,只覺得心頭發(fā)酸,別開了臉。
剪刀“咔嗒”一聲落下,刺破緞面的瞬間,柳姨娘眼角的淚再也撐不住,直直砸在緞面上。
那滴淚暈得極慢,在素白的料子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,像塊洗不掉的疤,跟著剪刀裁開的紋路,一路沉了下去。
第二日午后,柳姨娘親自來了漱玉軒。
她沒穿什么鮮亮衣裳,就件月白夾襖,手里捧著個小錦盒,見了云氏,略福了福身:“昨日蒙云妹妹贈香,睡得安穩(wěn),無以為報,繡了方帕子,姑娘別嫌棄?!?/p>
云氏接過來打開,是塊細白杭綢帕子,上面繡著幾竿青竹,竹葉尖尖用銀線勾了邊,針腳密得勻凈。
她指尖拂過竹節(jié),笑道:“柳姐姐的手藝真好,我瞧著喜歡得很。”
柳姨娘沒多留,坐了片刻便回去了。
轉過回廊,她才對身后的嬤嬤輕聲嘆:“這位云姨娘,倒是個有心的。知道我夜里難眠,送的不是虛禮是實在東西……只是這林府水深,她性子瞧著雖淡,怕也難站得穩(wěn),不知能撐多久?!?/p>
嬤嬤沒接話,只替她攏了攏鬢發(fā),秋棠院的風,終究比別處涼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