貞觀二十三年,冬,戌時。
馬車碾過結(jié)著薄冰的山道,遠處的平頂山在暮色里顯出幾分威嚴——山體由青灰色巖石構(gòu)成,像一塊巨大的棋盤鋪在天地間,山腰間的蓮花洞隱約可見,洞口的藤蔓早已枯萎,卻仍能看出當(dāng)年被兵器砍過的痕跡。八戒打了個寒顫,往翠蘭身邊又湊了湊:“俺老豬一看見這蓮花洞,就想起金角、銀角大王!當(dāng)年他們拿著葫蘆、玉凈瓶,把俺們一個個裝進去,差點沒把俺悶死,現(xiàn)在想起來,后背還冒冷汗!”
翠蘭掏出暖手的帕子,塞在八戒手里,目光落在山腳下的一塊石碑上——碑上刻著“平頂山界”,碑角缺了一塊,像是被重物砸過?!皠e怕,都過去這么多年了,說不定他們早就改邪歸正了。你看這石碑,雖然破舊,卻被人擦得很干凈,說明附近有村民在照料,咱們?nèi)枂柷闆r。”
沙僧握著降妖寶杖,杖身泛著淡淡的藍光,驅(qū)散了些山間的寒氣。他望著蓮花洞的方向,眉頭微蹙——當(dāng)年只覺得金角、銀角是“仗勢欺人的妖怪”,可現(xiàn)在想來,他們本是太上老君的童子,為何會下凡成妖?又為何執(zhí)著于擄走師父?“師父,當(dāng)年金角、銀角被老君帶回天庭,可這平頂山的村民,怕是還在怕他們留下的陰影。咱們這次來,不僅要弄清當(dāng)年的隱情,更要幫村民們走出恐懼?!?/p>
唐僧整理了一下僧衣,指尖輕輕拂過袖上的冰霜。當(dāng)年他被金角、銀角擄走,只覺得他們是“受老君縱容的惡童”,卻沒深思他們下凡的真正原因,更沒顧及村民們的感受?!白甙桑撁鎸Φ目傄鎸?。當(dāng)年我們只解了自己的困,卻沒幫村民們解心的困,這次一定要補上?!?/p>
悟空跳到車轅上,用火眼金睛往遠處看:“師父,俺看見山腳下有個村子,叫‘石洼村’,村里的煙囪冒著零星的煙,只是村里的房屋都蓋得很低,像是怕被山上的妖怪看見。”
一、石洼村懼:陰影里的日子
馬車剛到石洼村村口,就看見一個中年漢子背著柴火,在暮色里匆匆往家趕。見了他們的馬車,漢子嚇得趕緊把柴火扔在地上,轉(zhuǎn)身就要往村里跑。
“老鄉(xiāng),別跑!俺們是從長安來的,重走取經(jīng)路,不是妖怪!”悟空趕緊喊了一聲,聲音放得很輕。
漢子停下腳步,半信半疑地回頭看了看——見唐僧穿著僧衣,悟空、八戒、沙僧雖看著魁梧,卻沒帶兇氣,才慢慢走過來:“仙長啊,你們可算來了!這平頂山的日子,俺們實在過不下去了!”
跟著漢子走進村里,更覺壓抑。家家戶戶的門窗都用厚木板釘著,墻上畫著歪歪扭扭的符咒,路邊的孩子見了生人,都躲在大人身后,眼里滿是恐懼。漢子嘆了口氣,打開自家的門:“俺們這村子,以前叫‘豐糧村’,地里的麥子長得比人高??勺詮慕鸾?、銀角大王來了,日子就毀了——他們搶糧食、抓村民,還說要是誰敢反抗,就把村子燒了!后來孫大圣把他們收了,可村民們還是怕,總覺得他們會從天上下來報仇,年輕的都搬去外地了,剩下的都是俺們這些走不動的?!?/p>
唐僧走進屋里,屋里的光線很暗,只有一張破床和一張木桌,桌子上放著半碗稀粥和一塊干硬的窩頭?!袄相l(xiāng),這幾年就沒人來幫你們嗎?比如天庭的人,或者附近的官府?”
漢子坐在木凳上,喝了口稀粥:“咋沒來過?去年天庭派了個仙官來,說金角、銀角在天庭好好修行,不會下來害人,可俺們不信啊!仙官走了沒多久,村里的牛就死了兩頭,大家都說是妖怪報復(fù),更不敢出門了。官府也來過,說要幫俺們蓋新房,可沒蓋一半,工匠們就怕得跑了,最后也不了了之。”
八戒一聽,火氣就上來了:“這仙官和官府也太不負責(zé)任了!光說不做,哪能讓村民們安心?俺老豬這就去天庭找金角、銀角,讓他們來給村民們道歉,消除大家的恐懼!”
“二師兄,別沖動。”翠蘭拉住他,“咱們先問問村民們,看看他們最需要什么。要是直接去找金角、銀角,說不定會讓村民們更害怕?!?/p>
沙僧點了點頭:“翠蘭說得對。當(dāng)年俺在流沙河,也讓村民們怕了很多年,后來跟著師父取經(jīng),幫村民們做事,才慢慢消除了他們的恐懼。咱們現(xiàn)在要做的,是幫村民們解決實際困難,讓他們感受到安全,而不是光靠嘴說。”
二、蓮花洞探:舊巢里的隱情
唐僧和悟空決定去蓮花洞看看,找找金角、銀角當(dāng)年留下的痕跡,或許能弄清他們下凡的真正原因。八戒和翠蘭留在村里,幫村民們修補門窗,給老人孩子送些干糧和棉衣;沙僧則去村里打聽金角、銀角的過往,看看有沒有村民知道他們下凡的隱情。
悟空帶著唐僧,駕著筋斗云往蓮花洞飛去。越往山上走,風(fēng)越冷,巖石上結(jié)著厚厚的冰,連呼吸都帶著白氣。蓮花洞的洞口積著一層雪,洞里黑漆漆的,悟空掏出火折子,照亮了洞內(nèi)——里面的石凳、石床都還在,只是落滿了灰塵,墻角堆著幾個破舊的葫蘆和玉凈瓶,正是當(dāng)年金角、銀角用來裝他們的法寶。
“師父,你看這個。”悟空在石床底下找到一個木盒,里面裝著一張泛黃的紙條,上面是孩子氣的字跡:“老君說我們做錯了事,要罰我們下凡歷練,可我們不知道怎么做才對。這里的村民好兇,總跟我們搶東西,我們只能搶他們的糧食,不然會餓死?!?/p>
唐僧拿起紙條,心里一陣發(fā)酸——原來金角、銀角下凡,不是為了作惡,是為了“歷練”,只是他們不懂如何與人相處,才用了錯誤的方式?!拔蚩眨憧催@紙條,他們本是老君的童子,下凡只是為了歷練,卻因為不懂世事,才成了村民眼里的‘妖怪’。咱們以前只看到他們‘作惡’的表象,沒看到他們背后的無奈?!?/p>
悟空心里也不是滋味,想起當(dāng)年自己用計騙走他們法寶的場景,想起他們被老君帶走時委屈的樣子,現(xiàn)在才知道,這一切都是因為“誤解”和“無知”?!皫煾福冲e了。當(dāng)年俺要是能多問問,多了解些情況,就不會把他們當(dāng)‘惡妖’對待了?!?/p>
“不怪你,”唐僧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當(dāng)年我們都被表象迷惑,沒看到他們的苦衷。咱們現(xiàn)在要做的,是幫村民們消除恐懼,也幫金角、銀角彌補過錯,讓他們在天庭能安心修行?!?/p>
三、石洼村計:溫暖里的希望
沙僧在村里打聽了半天,終于從一個老人那里得到了隱情——老人說,當(dāng)年金角、銀角剛下凡時,其實很和善,還把天庭的仙果分給村里的孩子吃??珊髞泶謇雉[旱災(zāi),糧食不夠,村民們就去搶他們的仙果,還把他們的巢穴砸了。金角、銀角生氣了,才開始搶糧食、抓村民,慢慢成了大家眼里的“妖怪”。
“原來如此,”沙僧心里一沉,“是村民們先動的手,才讓金角、銀角變了性子。咱們現(xiàn)在要做的,是讓村民們知道真相,也讓他們明白,恐懼是因為不了解,只要互相理解,就能化解矛盾。”
八戒和翠蘭在村里幫著修補門窗,翠蘭還教村里的婦人做棉衣,用帶來的布料給孩子們做新衣服。一個小女孩穿著翠蘭做的新衣服,笑著跑到八戒身邊:“叔叔,這衣服真暖和!你能讓那個姐姐再給我做一件嗎?”
八戒笑著點頭:“能!只要你不怕山上的妖怪,以后姐姐天天給你做新衣服!”
小女孩眨了眨眼:“我不怕了!姐姐說,妖怪也有可憐的,只要我們不欺負他們,他們就不會欺負我們?!?/p>
傍晚時分,唐僧和悟空回到村里,聽說了村民們先動手的隱情,都很感慨。唐僧看著村里的孩子穿著新衣服在院子里玩耍,眼里滿是希望:“太好了!咱們明天一早就去天庭找金角、銀角,讓他們來給村民們道歉,也讓村民們給他們道歉,互相和解,這樣大家才能真正放下過去?!?/p>
四、天庭尋童:道歉里的成長
第二天一早,悟空帶著唐僧駕著筋斗云往天庭飛去。太白金星聽說他們來了,趕緊出來迎接:“孫大圣,唐僧師父,你們怎么來天庭了?是不是取經(jīng)路上遇到了困難?”
“俺們是來見金角、銀角的,”悟空開門見山,“當(dāng)年他們下凡歷練,和平頂山的村民有誤會,現(xiàn)在村民們還在怕他們,俺們想讓他們?nèi)ソo村民們道歉,消除大家的恐懼?!?/p>
太白金星嘆了口氣:“唉,別提了。金角、銀角自從被老君帶回天庭,就一直很自責(zé),說自己當(dāng)年不該跟村民們吵架,不該搶糧食。老君罰他們在煉丹房打雜,他們每天都在想怎么彌補過錯,只是沒機會去平頂山?!?/p>
跟著太白金星來到煉丹房,就看見金角、銀角穿著粗布衣裳,正在給丹爐添柴火。他們比當(dāng)年瘦了些,眼神里沒了往日的調(diào)皮,多了幾分沉穩(wěn)。見了唐僧和悟空,趕緊放下手里的柴火,躬身行禮:“見過唐僧師父,見過孫大圣?!?/p>
“你們不用多禮,”唐僧溫和地說,“我們這次來,是想讓你們跟我們?nèi)テ巾斏剑o村民們道歉。當(dāng)年的誤會,只有你們親自去化解,村民們才能真正放下恐懼?!?/p>
金角紅了眼眶:“師父,我們早就想去了!可老君說我們還沒反省好,不讓我們?nèi)ァN覀冎厘e了,當(dāng)年不該跟村民們搶糧食,不該抓他們,我們只是不知道怎么歷練,才犯了錯。”
銀角也跟著點頭:“是??!我們想給村民們賠罪,想幫他們蓋新房,想讓他們過上好日子,彌補當(dāng)年的過錯。”
悟空看向太白金星:“太白金星,你看他們真心悔改,就幫他們跟老君說說,讓他們跟俺們?nèi)テ巾斏桨桑 ?/p>
太白金星想了想,點頭道:“好!我這就去跟老君說,想必老君也會同意的——他一直希望金角、銀角能學(xué)會‘責(zé)任’,這次去平頂山,正好是個機會。”
五、平頂山和:和解里的新生
金角、銀角跟著唐僧和悟空回到平頂山,剛到石洼村村口,就看見村民們都躲在屋里,不敢出來。金角、銀角心里一緊,趕緊走到村口的空地上,對著村民們的屋子躬身行禮:“鄉(xiāng)親們,我們是金角、銀角,當(dāng)年是我們不對,不該搶你們的糧食,不該抓你們,我們在這里給你們道歉!”
屋里的村民們沉默了半天,那個當(dāng)年先動手搶仙果的老漢慢慢走了出來,他看著金角、銀角,眼里滿是愧疚:“孩子們,該道歉的是俺們。當(dāng)年是俺們先搶你們的仙果,砸你們的巢穴,你們才生氣的。俺們對不起你們!”
有了老漢帶頭,村民們都走了出來,圍著金角、銀角,你一言我一語地道歉。金角、銀角的眼淚掉了下來,他們從懷里掏出老君給的仙種:“鄉(xiāng)親們,這是天庭的仙種,種下去能長出高產(chǎn)的糧食,俺們幫你們種,以后你們再也不用怕餓肚子了!”
接下來的幾天,金角、銀角幫村民們開墾荒地,種下仙種;悟空用金箍棒在村里挖了一口井,解決了灌溉的問題;八戒和翠蘭幫村民們蓋新房,教他們做棉衣;沙僧則幫村里修了一條通往山外的路,方便村民們出行。
村里的孩子圍著金角、銀角,讓他們講天庭的故事;村里的婦人則拉著翠蘭,請教做棉衣的技巧。石洼村漸漸熱鬧起來,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壓抑,村民們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。
六、辭村悟:權(quán)者有責(zé),責(zé)在人心
在石洼村住了七天,仙種已經(jīng)發(fā)芽,新房也蓋好了一半,通往山外的路也修通了。金角、銀角要回天庭了,臨走前,他們給村民們留下了很多仙果和仙藥,還跟村民們約定,每年都會來看看他們。
離開的前一天晚上,村民們在村里的廣場上擺了宴席,慶祝他們和金角、銀角和解,也慶祝村子的新生。桌子上擺著村民們自己種的野菜、自己做的窩頭,還有金角、銀角帶來的仙果,大家圍坐在一起,說說笑笑,像一家人一樣。
“唐僧師父,俺敬您一碗!”中年漢子舉起酒碗,“謝謝你幫俺們化解了和金角、銀角的誤會,也幫俺們蓋了新房、修了路。以后俺們再也不怕妖怪了,再也不用過提心吊膽的日子了!”
唐僧舉起茶杯,和中年漢子碰了碰:“不用謝我,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(jié)果。這平頂山的事,讓我們明白了‘權(quán)與責(zé)’的道理——金角、銀角本是天庭童子,有‘仙權(quán)’,卻不懂‘仙責(zé)’,才會下凡作惡;村民們本是普通百姓,有‘生存權(quán)’,卻不懂‘包容責(zé)’,才會引發(fā)誤會。真正的‘權(quán)’,從來不是用來欺負別人的,而是用來幫別人的;真正的‘責(zé)’,也不是用來指責(zé)別人的,而是用來約束自己、理解別人的。”
悟空啃著仙果,含糊地說:“俺老孫以前覺得,‘權(quán)’就是能打妖怪、能鬧天宮,現(xiàn)在才知道,‘權(quán)’是能幫村民挖井、能幫孩子實現(xiàn)愿望。以后俺老孫再也不濫用武力了,要用自己的‘權(quán)’,幫更多的人。”
沙僧點頭:“大師兄說得對。人生就像平頂山,有‘權(quán)’的時候,也有‘責(zé)’的時候;有犯錯的時候,也有彌補的時候。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的‘權(quán)’,是你能不能用‘權(quán)’承擔(dān)‘責(zé)’,能不能用‘責(zé)’化解矛盾,能不能用真心對待每一個人?!?/p>
翠蘭靠在八戒身邊,手里拿著一塊仙果,遞給金角:“金角弟弟,你嘗嘗,這是我用仙果做的點心,比天庭的仙果更甜。以后你要是想我了,就去高老莊找我,我給你做很多很多。”
金角接過點心,咬了一口,甜香在嘴里散開,心里滿是溫暖:“好,我一定去。翠蘭姐姐,謝謝你,讓我明白了,‘責(zé)’不是負擔(dān),是溫暖——承擔(dān)‘責(zé)’,能幫別人,也能讓自己成長。我以后在天庭,一定會好好修行,好好承擔(dān)自己的‘責(zé)’,再也不犯以前的錯了?!?/p>
第二天清晨,村民們和金角、銀角都來送他們。村民們遞給唐僧一個布包,里面裝著他們自己種的野菜和曬干的野果:“師父,這是俺們的一點心意,您路上帶著,餓了就吃。您一定要常回來看看啊,等仙種成熟了,俺們給您送糧食!”
金角、銀角遞給悟空一對葫蘆:“孫大圣,這對葫蘆是老君給我們的,能裝水、能裝糧,你帶著,以后路上用得上。也請你替我們謝謝石洼村的鄉(xiāng)親們,謝謝他們原諒我們?!?/p>
唐僧接過布包和葫蘆,躬身行禮:“多謝大家。我們會常回來的,看看你們的日子,看看平頂山的仙種。”
馬車駛離石洼村時,村民們和金角、銀角還在揮手。悟空坐在車轅上,手里拿著金角、銀角送的葫蘆,陽光照在葫蘆上,泛著淡淡的光。他想起當(dāng)年和金角、銀角斗法寶的場景,想起現(xiàn)在他們真誠的笑容,忽然覺得,“責(zé)任”比“權(quán)力”更重要——權(quán)力能讓人敬畏,責(zé)任能讓人溫暖;權(quán)力能解決一時的沖突,責(zé)任能化解永遠的矛盾,能讓“誤解”變成“理解”,讓“恐懼”變成“希望”。
沙僧坐在車廂里,手里拿著一顆仙種,心里滿是平靜。他想起當(dāng)年在流沙河濫用“權(quán)力”害人的過往,想起現(xiàn)在承擔(dān)“責(zé)任”幫人的平靜,忽然覺得,人生就像平頂山的仙種,有“發(fā)芽”的希望,也有“枯萎”的風(fēng)險;有“權(quán)力”的誘惑,也有“責(zé)任”的溫暖。重要的不是你擁有多少“權(quán)力”,是你能不能用“權(quán)力”承擔(dān)“責(zé)任”,能不能用“責(zé)任”澆灌希望,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溫暖。
唐僧坐在車廂最里面,手里拿著他的“新文牒”,在上面寫下:“平頂山一行,悟‘權(quán)者當(dāng)有責(zé),責(zé)在暖人心;誤解因無責(zé),和解因擔(dān)責(zé)’。金角、銀角破‘權(quán)大于責(zé)’之執(zhí),明‘擔(dān)責(zé)即成長’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