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個七夕節(jié),這已經是我重生后的第十五個七夕了。
今年的七夕有些特殊,因為女兒馬上要上大學了,兒子也已經十五歲,變成了一個小帥哥。
"媽媽,今天是七夕,你和爸爸有什么安排嗎?"女兒好奇地問道。
"還沒想好呢,你們有什么建議嗎?"
"要不我們一家四口一起過吧!"兒子建議道,"我們可以去游樂園,或者看電影!"
江云深笑著搖頭:"兒子,七夕是情人節(jié),不是家庭聚會日。"
"那你們去約會,我們在家看電視。"女兒很懂事地說道。
最終,我們決定還是一家人一起過。畢竟孩子們馬上就要長大離開家了,這樣的團聚時光越來越珍貴。
晚飯后,我們一起去了市中心的公園散步。
這里是當年江云深深夜找到我的地方,也是我重生后第一次遇到他的地方。
"媽媽,你看那對情侶,女孩哭得好傷心。"女兒指著不遠處的一對年輕人。
我順著她的手指看去,看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。
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正在和男友爭吵,男人的態(tài)度很惡劣,不斷指責女孩。
"你就是太敏感了!我和其他女人聊天怎么了?你管得太多了!"
"可是你和她聊得那些內容..."女孩哭著說道。
"那又怎么樣?我們只是朋友!你再這樣無理取鬧,我們就分手!"
聽到這樣的對話,我心中一緊。這個女孩的經歷和當年的我多么相似啊。
"心雨,你想過去嗎?"江云深了解我的想法。
"嗯,我想試試看能不能幫到她。"
我走向那對情侶,禮貌地打斷了他們的爭吵。
"不好意思,能和你聊幾句嗎?"我對女孩說道。
女孩抬起頭,眼中滿含淚水:"您是...?"
"我是林心雨。"我溫和地自我介紹。
聽到我的名字,女孩眼中閃過一絲光芒:"您是那個寫《七夕之后,與愛重逢》的林老師!"
"是的。"我點點頭,"我看你的情況,很像當年的我。"
男人不耐煩地打斷:"你是誰啊?多管什么閑事!"
我沒有理會他,繼續(xù)對女孩說道:"小姑娘,如果一個男人讓你經??奁?,經常質疑自己,那你需要認真考慮一下這段關系是否值得繼續(xù)。"
"可是...我們已經在一起三年了..."女孩猶豫地說道。
"時間的長短不重要,重要的是這段關系是否讓你快樂。"我認真地說道,"你值得擁有一個真正愛你、尊重你的人。"
男人惱怒地拉住女孩:"小雨,我們走!別聽這個多管閑事的女人胡說!"
女孩看了看我,又看了看男友,眼中閃過掙扎的光芒。
"等等。"她甩開男友的手,"林老師,您能再和我聊聊嗎?"
我點點頭,把我的名片遞給她:"這是我的聯系方式,如果需要幫助,隨時找我。"
女孩接過名片,男人氣急敗壞地離開了。
"林老師,謝謝您。"女孩認真地說道,"我會認真考慮您的話的。"
送走女孩后,我回到家人身邊。
"媽媽,你又幫助了一個人。"女兒崇拜地看著我。
"這就是媽媽一直在做的事情。"江云深溫柔地說道,"幫助其他人找到幸福。"
一周后,我收到了那個女孩的短信:
"林老師,我和男友分手了。雖然很痛苦,但我知道這是對的決定。謝謝您給我勇氣。"
看到這條短信,我心中很欣慰。又一個女孩獲得了解脫。
時間過得很快,轉眼又到了年底。
這一年,我們的慈善基金幫助了三千多名女性,花店連鎖開到了海外,我的第二本書也即將出版。
更重要的是,女兒考上了理想的大學,兒子的成績也很優(yōu)秀。
在年終總結會上,我對基金會的員工們說:
"這一年我們取得了很多成績,但我希望大家記住,我們做這些不是為了名利,而是為了讓更多人獲得幸福。每一個我們幫助過的女孩,她們的笑容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。"
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。
會后,副主任王姐找到我:"心雨,你知道嗎?因為我們基金會的工作,全市的家庭暴力和情感糾紛案件下降了30%。"
聽到這個數字,我心中無比欣慰。
我們的努力真的在改變這個社會。
晚上回到家,江云深正在陽臺上等我。
"心雨,過來看。"他指著夜空,"今晚的星星特別亮。"
我走到他身邊,抬頭看著滿天繁星。
"云深,你說我們這樣的努力有意義嗎?"
"當然有意義。"江云深堅定地說道,"每一個我們幫助過的人,她們的人生都因為我們而改變。這比任何成功都更有價值。"
"謝謝你一直支持我。"我靠在他肩膀上,"如果沒有你,我不可能走到今天。"
"傻瓜,我們是夫妻,你的夢想就是我的夢想。"江云深輕撫我的頭發(fā),"而且,看到你幫助別人時那種滿足的笑容,我也很快樂。"
就在這時,女兒從房間里走出來。
"爸爸媽媽,你們在做什么?"
"在看星星。"我朝她招手,"過來一起看。"
女兒走到我們身邊,一家三口并排站在陽臺上。(兒子已經睡了)
"媽媽,我大學想學心理學,以后也要像您一樣幫助別人。"女兒突然說道。
聽到這話,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"為什么想學心理學?"
"因為我想更專業(yè)地幫助那些受傷的人。"女兒認真地說道,"我看到您幫助了那么多女性,我也想成為像您這樣的人。"
江云深笑著說:"女兒,你有這樣的想法,爸爸媽媽很支持你。"
"嗯,媽媽會全力支持你的。"我擁抱女兒,"但是記住,不管做什么,都要先學會保護自己。"
"我知道的,媽媽。"女兒用力點頭,"我會像您一樣堅強勇敢的。"
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,我知道,我們的理念已經在下一代身上生根發(fā)芽了。
這比任何成就都更讓我感到驕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