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過了兩年。
這是我來到法國的第十年,也是和盧卡斯結婚的第七年。
我的中法文化交流中心已經(jīng)發(fā)展成了一個小型的教育集團,在法國有十幾個分部,甚至在中國的上海和北京也開設了辦事處。
我成為了小有名氣的跨文化交流專家,經(jīng)常受邀參加各種國際會議。
盧卡斯也成為了公司的合伙人,事業(yè)蒸蒸日上。
愛麗絲十五歲了,是個美麗聰明的少女,夢想是成為一名外交官。馬克十歲了,活潑可愛,喜歡畫畫和音樂。
我們是一個完美的家庭。
這天,我收到了一個意外的邀請——北京大學邀請我去做一個關于跨文化交流的講座。
"這是個很好的機會。"盧卡斯鼓勵我,"你可以順便回去看看老朋友。"
"你和孩子們怎么辦?"
"我們可以一起去??!"愛麗絲興奮地說,"我一直想去中國看看,了解媽媽的故鄉(xiāng)。"
馬克也舉手表示同意:"我也想去!我想看萬里長城!"
盧卡斯笑著說:"既然孩子們都想去,那我們就來一次家庭旅行吧。"
一個月后,我們一家四口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。
十年了,我又一次踏上了祖國的土地。
江薇早就在機場等著我們。她現(xiàn)在是北京一家廣告公司的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,事業(yè)很成功,但依然單身。
"晚晚!"她激動地擁抱我,"你終于回來了!"
"薇薇,我想死你了!"
江薇好奇地看著盧卡斯和孩子們:"這就是你的法國家人?"
我介紹了盧卡斯和孩子們,江薇用不太熟練的英語和他們打招呼。
"媽媽的朋友真漂亮。"愛麗絲小聲對我說。
在北京的幾天里,我們參觀了故宮、長城、天壇等名勝古跡。孩子們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,不停地問這問那。
"媽咪,中國真的很美。"馬克趴在長城上,"我明白為什么你這么愛這里了。"
"那你們想在這里生活嗎?"我開玩笑地問。
"想!"兩個孩子異口同聲地說。
盧卡斯在旁邊笑:"看來我要考慮在中國開分公司了。"
講座很成功,我分享了在法國生活十年的經(jīng)驗,以及對跨文化交流的理解。
臺下的學生們很熱情,提了很多有趣的問題。
"林老師,您在異國他鄉(xiāng)生活,有沒有遇到過特別困難的時候?您是怎么克服的?"一個女學生問。
我想了想,說:"確實有過很困難的時候。但我學會了一個道理——過去的痛苦不應該成為未來幸福的阻礙。只要有勇氣重新開始,就一定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。"
講座結束后,一個年輕的男記者走過來采訪我。
"林老師,您好。我是《北京晚報》的記者。我想問一下,您離開中國的原因是什么?有傳言說您曾經(jīng)和傅氏集團的傅景寒先生有過一段婚姻?"
我愣了一下。沒想到十年后,還有人記得這件事。
"抱歉,這是我的私人問題,我不想回答。"我禮貌地拒絕了。
但那個記者不依不饒:"林老師,傅景寒先生五年前去世了,外界傳言他是為您而死。您對此有什么看法?"
盧卡斯看到我的臉色不好,立刻走過來護在我身前:"先生,請不要再問這種問題了。"
江薇也趕過來:"采訪結束了,請你們離開。"
回到酒店后,我有些心不在焉。
"媽咪,你沒事吧?"愛麗絲擔心地問。
"沒事,只是有點累。"我勉強笑了笑。
那天晚上,我失眠了。
雖然已經(jīng)過去這么多年,但傅景寒這個名字還是會讓我心情波動。
第二天,江薇帶我們去了她推薦的一家餐廳。
"這家餐廳的老板很年輕,菜做得特別好。"她說,"而且他還有個特別的故事。"
"什么故事?"
"他原本是個商人,很有錢。但五年前突然把所有財產都捐了出去,然后開了這家餐廳。他說他想過簡單的生活,想要贖罪。"
我的心突然跳了一下:"贖罪?"
"是啊,他說他曾經(jīng)傷害過一個很重要的人,雖然那個人永遠不會原諒他,但他還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來彌補。"
我們走進餐廳,裝修很簡單但很溫馨。墻上掛著一些黑白照片,都是關于孩子的。
"歡迎光臨。"一個溫和的男聲響起。
我抬起頭,整個人都僵住了。
站在面前的男人有些陌生,但那雙眼睛我永遠不會認錯。
傅景寒。
他居然還活著。
他也看到了我,臉色瞬間變得蒼白。
"晚晚..."他的聲音顫抖著。
江薇在旁邊驚呆了:"你們...認識?"
餐廳里突然安靜下來,其他客人都好奇地看著我們。
盧卡斯察覺到了異常,立刻走到我身邊:"林,怎么了?"
我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:"盧卡斯,我們換家餐廳吧。"
"不。"傅景寒突然說道,"晚晚,能...能和我談談嗎?"
"我們沒什么好談的。"我轉身準備離開。
"拜托。"他的聲音很輕,但充滿了懇求,"就十分鐘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