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掃盲運動?”
咸陽宮內(nèi),嬴政看著天幕上浮現(xiàn)的四個古怪大字,眉頭緊鎖。
掃,是掃除。
盲,是目不能視。
掃除瞎子?
他第一反應(yīng)竟是后世醫(yī)術(shù)通天,可令盲者復明。若真如此,倒也不失為一樁潑天功德。
大唐,太極殿。
李世民與一眾文武大臣,神色各異。
“輔機,這‘掃盲’,你可解得?”
長孫無忌沉吟片刻,最終還是搖了搖頭:“陛下,臣未曾聽聞。觀其名,不似《掄語》那般石破天驚,也無朱家天倫慘劇那般令人扼腕。樸實無華,倒像是……田間地頭之事?”
“俺老程看也是!”程咬金大嗓門嚷嚷開來,“掃盲,莫不是把不識字的都給掃地出門?這后世的皇帝,忒也霸道!”
他這混不吝的話一出,殿內(nèi)緊繃的氣氛頓時松快了些許,引來幾聲壓抑的低笑。
大明,奉天殿。
朱元璋坐在龍椅上,經(jīng)過馬皇后兩日的悉心寬慰,眉宇間的戾氣散去不少,恢復了帝王的沉凝。
洪武十二年,他的皇后尚在,太子未薨,一切都還來得及。
“掃盲……”
他咀嚼著這兩個字,眼神幽深。
這所謂的“掃盲運動”,莫非是……
不等他深思,天幕畫面已然亮起。
沒有金碧輝煌的宮殿,沒有氣吞山河的軍隊。
映入眼簾的,是廣袤而貧瘠的土地,是衣衫襤褸卻眼神倔強的民眾。
一個沉穩(wěn)的男聲,伴隨畫面緩緩響起。
【1949年,一個嶄新的國家在東方建立。然而,它所面對的,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。】
【其中最嚴峻的挑戰(zhàn)之一,便是文盲問題?!?/p>
天幕之上,一行大字觸目驚心。
【全國人口,文盲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!】
“百分之八十?”
漢武帝劉徹嗤笑一聲,“八成不識字,自古皆然,何足為奇?”
咸陽宮中,博士淳于越撫須傲然道:“陛下,圣人云: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此乃萬世不易之治國良策!黔首若是皆識文斷字,心思活泛,豈非天下大亂?”
他身后的儒生們紛紛附和,認定這后世之國,純屬自尋煩惱。
知識,理應(yīng)是他們這些“勞心者”的禁臠!
然而,天幕的下一句話,卻讓所有帝王與士大夫的笑容,盡數(shù)凝固。
【解說:一個國家,想要真正站起來,首先要讓它的人民站起來。而睜開眼睛,看懂文字,是站起來的第一步?!?/p>
【政治層面:憲法規(guī)定,人民是國家的主人。若人民不識字,看不懂國家發(fā)的報紙,不明白國家的政策,如何當家?如何作主?】
【“人民當家作主”,豈不淪為一句空話?!】
“人民當家作主?!”
李世民的呼吸驟然一滯,這六個字,比“怪力亂神”還要打??!比“靖難之役”還要震撼!
這后世之國,竟……竟是讓萬民為主?!
何其荒唐!何其狂悖!
但嬴政的關(guān)注點卻截然不同。
他不在乎誰是主人,他只在乎效率!
“政令通達!”
他眼底爆發(fā)出駭人的精光,攥緊了拳頭。
“若天下黔首皆能識朕之律法,明朕之政令,則朕的意志便可如臂使指,直達鄉(xiāng)里!誰還敢陽奉陰違,欺上瞞下?!”
他看透了!
這“掃盲”,于他而言,不是為了讓民作主,而是為了讓君權(quán)暢通無阻,滲透進帝國的每一寸肌理!
這是一項前所未聞的,最徹底的集權(quán)之術(shù)!
天幕畫面流轉(zhuǎn)。
田間地頭,工廠車間,軍營哨所……
無數(shù)人,在昏黃的油燈下,在搖曳的燭光里,一筆一劃地學習著那些方塊字。
一個白發(fā)蒼蒼的老農(nóng),用爬滿老繭的糙手,顫抖著寫下自己的名字,而后老淚縱橫,泣不成聲。
一個年輕的女工,在學會讀報后,臉上綻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光彩。
【經(jīng)濟層面:國家要工業(yè)化,就需要能看懂圖紙的工人。農(nóng)業(yè)要現(xiàn)代化,就需要能看懂農(nóng)技手冊的農(nóng)民。】
【不識字,就造不出精良器械,種不出高產(chǎn)之糧!】
【國,何以強?】
“工匠?”
“農(nóng)夫?”
這一次,連朱元璋都坐不住了,他霍然起身,死死盯著天幕。
他要讓大明的百姓吃飽穿暖,用的是最笨的法子,靠的是祖輩的經(jīng)驗。
可天幕卻告訴他,知識,能讓工匠造出神兵利器!能讓農(nóng)民種出畝產(chǎn)千斤的糧食!
原來……原來“學問”不只是之乎者也,不只是治國安邦,它還能……造機器,產(chǎn)糧食!
天幕的解說,如同一柄重錘,一錘接著一錘,敲碎了所有士大夫階層的傲慢。
【社會層面:知識,不應(yīng)是少數(shù)人的特權(quán),而應(yīng)是每個人的權(quán)利!】
【掃盲,就是要打破知識的壟斷,打破階級的固化,開啟民智,熄滅愚昧?!?/p>
【此為,強國之基石!】
“完了……”
大宋,朱熹的書院里,一名大儒雙目失神,癱軟在地。
“全完了……斯文掃地!士農(nóng)工商,千年鐵序,一朝盡喪!此乃亂天下之舉!是動搖國本??!”
大唐,孔穎達氣得渾身發(fā)抖,指著天幕,嘴唇哆嗦著,一個字也說不出來。
他們最引以為傲的,就是對知識的壟斷!
正因百姓愚昧,才需要他們教化。
正因百姓不識字,才需要他們治理。
可現(xiàn)在,天幕卻告訴他們,后世之國,竟親手將這份至高無上的權(quán)力,交還給了每一個泥腿子!
這比殺了他們還難受!
更讓他們崩潰的,還在后面。
天幕的鏡頭,給到了一本后世的“小學課本”。
上面除了《論語》的核心節(jié)選,還有更多他們聞所未聞的東西。
【一加一等于二?!?/p>
【蘋果為何落向地面?因萬有引力?!?/p>
【水,由氫與氧兩種元素構(gòu)成。】
一個個匪夷所思的名詞,一條條打敗常理的知識,清晰地呈現(xiàn)在眾人眼前。
“牛頓?愛因斯坦?達爾文?”
“物理?化學?生物?”
“這……這都是何方神圣?!是何等學問?!”
漢代,董仲舒感到自己的世界觀正在崩塌。
儒家的經(jīng)義,在這些知識面前,顯得如此蒼白無力。
天幕的畫面,走向尾聲。
一組驚人的數(shù)據(jù)對比,出現(xiàn)在所有人的視野中。
【從建國初超過80%的文盲率,到二十一世紀,青壯年文盲率下降至5%以下?!?/p>
【數(shù)億人,擺脫了世代相傳的文盲身份?!?/p>
【一場掃盲,掃去的是愚昧,建立的,是一個民族走向復興的文化自信!】
畫面最終定格,不再是某個具體的人或物,而是一幅從天外俯瞰神州的夜景圖。
那片他們熟悉的土地上,燈火璀璨,亮如白晝,宛若一條橫亙于黑暗中的銀河,充滿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。
所有時空,陷入了長久的死寂。
嬴政、劉徹、李世民、朱元璋……這些站在權(quán)力頂峰的帝王,此刻心中翻涌的,是同樣的驚濤駭浪。
他們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國之道。
一個以“民”為磚石,以“知識”為根基,構(gòu)建起的,無比強大的國家形態(tài)。
可怕。
可敬。
又……令人向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