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微光”與賀涵公司的合作啟動會定在周三上午。羅子君提前半小時到了會場,調試投影時,指尖竟有些微顫。
會議室門被推開,賀涵帶著幾位高管走進來。為首的女士穿著一身干練的黑色西裝,鏡片后的眼睛銳利得像手術刀——是賀涵工作室的合伙人,業(yè)內出了名的“細節(jié)控”蘇曼。
“羅總,久仰?!碧K曼伸手時笑意不達眼底,“賀總總說您的方案有靈氣,我們都很期待?!?/p>
羅子君握住她的手:“蘇總過獎,我們會盡力。”
演示開始得并不順利。“微光”提交的初步方案里,有不少基于員工個體特質的建議,比如為內向型技術崗設計“低調質感風”,為外聯崗增加“場景化搭配指南”。蘇曼聽到一半就皺起了眉。
“羅總,”她打斷莉莉的講解,“這些建議很有想法,但不夠落地。我們公司有兩千多名員工,覆蓋十幾個城市,你們打算怎么保證執(zhí)行效果?總不能一個個單獨定制吧?”
莉莉臉一白,下意識看向羅子君。
羅子君上前一步,調出準備好的執(zhí)行表:“蘇總放心,我們做了三級分類。核心管理層一對一服務,部門主管集中培訓,普通員工提供標準化手冊加線上答疑,成本和效率都可控?!?/p>
“標準化手冊?”蘇曼翻著打印稿,語氣帶著質疑,“這里說‘避免熒光色’,可我們市場部有活動時,需要員工穿亮色提升辨識度。這種一刀切的規(guī)定,是不是太武斷了?”
羅子君頓了頓,坦誠道:“這確實是我們考慮不周。每個部門的工作場景不同,審美標準應該有彈性。我們可以針對特殊崗位增加補充條款?!?/p>
一場會開得像拉鋸戰(zhàn)。蘇曼提出的問題尖銳又具體,從面料選擇到洗滌保養(yǎng),甚至細化到工牌佩戴的位置。羅子君一邊記錄,一邊調整思路,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。
散會后,賀涵在走廊叫住她:“還行嗎?”
羅子君揉了揉太陽穴,苦笑:“比談第一單難十倍。原來做好一個大項目,不光要懂審美,還得懂管理、懂人性?!?/p>
“知道就好?!辟R涵遞給她一瓶水,“蘇曼是出了名的‘鐵娘子’,但她的話有道理。你們的優(yōu)勢是細膩,但做規(guī)?;椖?,光有細膩不夠,還得有框架?!?/p>
“我明白?!绷_子君擰開瓶蓋,“下午我?guī)F隊重新改方案,爭取周五給你們答復?!?/p>
“不急?!辟R涵看著她,“明天上午十點,你來我辦公室一趟。我讓蘇曼把過去三年的員工反饋整理給你,或許能幫上忙?!?/p>
回到公司,莉莉趴在桌上嘆氣:“子君姐,他們是不是故意刁難???哪有問這么細的?”
“不是刁難,是專業(yè)。”羅子君把會議記錄拍在桌上,“我們不能只停留在‘小而美’的階段,想接大單子,就得經得起推敲。來,咱們逐條改?!?/p>
團隊連軸轉了兩天,重新劃分崗位類別,補充了二十多條特殊場景說明,甚至加了一頁“應急處理指南”——比如咖啡灑在襯衫上該怎么快速處理。
周五上午,羅子君抱著新方案走進賀涵辦公室時,蘇曼也在。
“羅總效率很高?!碧K曼接過方案,翻到補充條款那頁時,眼神柔和了些,“這部分改得不錯,考慮到了市場部的需求?!?/p>
羅子君松了口氣:“還有很多不足,希望能繼續(xù)完善。”
賀涵突然開口:“我有個建議。你們可以在手冊里加一個‘形象樹洞’板塊,讓員工匿名提問題。既能收集反饋,也能讓他們覺得被重視。”
羅子君眼睛一亮:“這個主意好!既解決了實際問題,又能拉近距離?!?/p>
蘇曼看了賀涵一眼,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笑:“賀總這個建議,倒是和‘微光’的名字很配?!?/p>
方案最終通過了。走出賀涵公司時,陽光正好落在羅子君肩上,她掏出手機給團隊發(fā)消息:“過了!今晚我請客,吃火鍋!”
手機很快彈出一串歡呼的表情包。羅子君笑著抬頭,忽然覺得,那些磨合的棱角雖然硌人,卻能讓人在碰撞中,找到更堅實的立足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