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的秋意漸濃,忠烈祠的香火日益鼎盛,精鹽的甘甜尚未完全浸透百姓的灶臺,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報便驚破了皇城的寧靜——淮河中下游連降暴雨,堤壩決口,徐州、淮安等地淪為澤國,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,災情之重,百年罕見。
朱元璋拿著奏報的手微微顫抖,蒼老的臉上滿是憂慮:“淮河又決了……自宋室南渡,黃河奪淮入海,這淮河就沒安穩(wěn)過啊……” 他看向階下的朱蝦仁,眼中閃過一絲期盼,“蝦仁,你剛治了鹽政,如今淮河水患,你可愿為朕分憂?”
朱蝦仁上前一步,沉聲應道:“臣萬死不辭!” 他想起了家鄉(xiāng)鬧饑荒時餓殍遍野的景象,更明白水災對百姓而言意味著什么。
“好!” 朱元璋精神一振,“朕命你為欽差大臣,總領淮河水患治理,著工部、戶部全力配合,凡有延誤災情、貪墨賑災款物者,無論官階高低,先斬后奏!”
領了皇命,朱蝦仁不敢耽擱,當即點齊親衛(wèi),帶上幾名工部老匠,星夜兼程趕往淮安。一路行去,原本富庶的江淮平原已變成一片汪洋,倒塌的房屋半浸在渾濁的水中,僥幸爬上高坡的百姓面黃肌瘦,眼中滿是絕望。
“將軍,您看那邊!” 親衛(wèi)指著遠處一片漂浮的尸體,聲音哽咽。
朱蝦仁的心沉到了谷底。他跳下馬來,走到一群蜷縮在破廟中的災民面前,問道:“老鄉(xiāng),這水是什么時候決的?官府可有賑災?”
一個老漢咳嗽著,淚水漣漣:“半月前就決了……官老爺們只來了一趟,發(fā)了點霉米糠,就再也不見了蹤影……家里的糧食全沒了,牲口也被沖走了……”
正說著,一個婦人抱著一個孩子哭喊道:“大夫!有沒有大夫!我的兒快不行了!”
朱蝦仁連忙上前,只見那孩子面色發(fā)青,嘴唇干裂,顯然是脫水加營養(yǎng)不良。他立刻吩咐親衛(wèi):“把我們帶的干糧和水拿出來,先救急!”
看著災民們狼吞虎咽的樣子,朱蝦仁眼中怒火升騰。他當即下令:“傳我將令,親衛(wèi)分作數隊,一隊搜尋幸存者,一隊搭建臨時粥棚,一隊清查當地官府糧倉!”
“將軍,” 一個親衛(wèi)低聲道,“聽說淮安知府貪墨了賑災款,還把好糧食都賣了……”
“查!” 朱蝦仁眼神冰冷,“給我把淮安知府叫來,若有半句虛言,軍法從事!”
不出半日,淮安知府李守義便被“請”到了朱蝦仁面前。此人腦滿腸肥,見到朱蝦仁時還想擺官威:“下官參見欽差大人,不知大人召下官來,有何指教?”
朱蝦仁指了指廟外掙扎求生的災民,又指了指桌上剛搜出的幾本賬冊,厲聲問道:“李守義,這是你府中搜出的賬冊,上面清楚記著,你將朝廷撥下的三萬石賑災糧,以半價賣給了米商,中飽私囊!你可知罪?”
李守義臉色煞白,撲通跪倒:“大人饒命!下官……下官一時糊涂……”
“一時糊涂?” 朱蝦仁怒拍案幾,“三萬石糧食,能救多少百姓的命!你糊涂一次,就有多少百姓餓死、淹死!來人,將李守義拿下,抄沒家產,所有貪墨款物盡數充作賑災之用!”
處置了貪官,朱蝦仁立刻著手賑災。他打開官府糧倉(雖被倒賣大半,仍有余糧),又命人在沿途設立粥棚,同時派人前往南京催要糧草。
然而,賑災只是權宜之計,根治水患才是關鍵。朱蝦仁帶著工部匠人,冒著連綿秋雨,親自勘察決堤的淮河大壩。
“將軍,這堤壩年久失修,加上此次暴雨兇猛,才會多處決口,” 一位老匠人指著坍塌的堤岸,憂心忡忡,“若要修復,需大量石料、木材和民夫,且工程浩大,非一時之功?!?/p>
朱蝦仁望著濁浪滔天的淮河,沉思良久。他想起了在漠北見過的一些水利設施,又結合匠人所說,心中漸漸有了計劃。
“不能只修堤壩,” 朱蝦仁沉聲道,“淮河之患,根源在于黃河奪淮,泥沙淤積,河道不暢。我們既要加固堤壩,更要疏浚河道,修建減水壩,讓洪水有處可泄?!?/p>
他畫出草圖,詳細講解自己的構想:“此處河道狹窄,需拓寬加深;這里地勢低洼,可建一座減水壩,洪水來時開閘分洪;堤壩要用巨石奠基,再以夯土壓實,外層砌磚,以防沖刷。”
匠人們聞言,紛紛點頭:“將軍高見!此計若成,不僅能堵決口,更能根治水患于長遠!”
方案既定,朱蝦仁立刻調動民夫、工匠,開始施工。他親自坐鎮(zhèn)工地,與民夫同吃同住,日夜督工。秋雨連綿,工地泥濘不堪,朱蝦仁常常是一身泥水,手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。
“將軍,您歇會兒吧,有我們呢?!?一個老民夫看著他疲憊的樣子,心疼地說。
朱蝦仁笑了笑:“老鄉(xiāng),這堤壩是為你們修的,也是為我修的。我小時候,家鄉(xiāng)也遭過災,知道那滋味不好受?!?/p>
就在工程緊張進行時,又一場暴雨襲來。河水暴漲,剛剛開始修復的堤壩面臨嚴峻考驗。朱蝦仁連夜趕到最危險的一段堤壩,只見河水已漫過堤頂,隨時可能再次決口。
“快!把沙袋扛過來!” 朱蝦仁大吼著,率先扛起一個沉重的沙袋,沖向堤岸。
“將軍小心!” 親衛(wèi)們大驚,連忙跟上。
雨水混合著汗水,模糊了視線。朱蝦仁只覺得肩膀越來越沉,腳下的泥土越來越軟。突然,“咔嚓”一聲,他腳下的堤岸出現(xiàn)了一道裂縫!
“不好!堤岸要塌了!” 有人驚呼。
朱蝦仁心中一緊,下意識地將身邊的一個民夫推開,自己卻因重心不穩(wěn),順著裂縫向滔滔河水滑去!
“將軍!”
“千戶!”
親衛(wèi)們和民夫們發(fā)出驚恐的呼喊,紛紛伸手去拉。朱蝦仁在滑落的瞬間,抓住了一根露出的木樁,冰冷的河水瞬間沒過了他的腰部,強大的水流沖擊力讓他幾乎抓不住木樁。
“快拉將軍上來!” 親衛(wèi)隊長嘶吼著,帶領眾人合力拉扯。
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朱蝦仁才被拉上堤岸,渾身濕透,臉色蒼白,手臂上被木樁劃開了一道深深的口子,鮮血混著河水往下滴。
“將軍,您受傷了!” 親衛(wèi)連忙為他包扎。
朱蝦仁擺了擺手,看著即將崩塌的堤段,厲聲道:“別管我!快!用石料加固那段堤岸,所有人跟我上!”
他不顧傷口疼痛,再次沖了上去。在他的帶領下,民夫和士兵們士氣大振,用盡全力搬運石料、沙袋,終于在堤壩完全崩塌前,穩(wěn)住了局勢。
當雨過天晴,看著終于穩(wěn)固下來的堤壩,朱蝦仁才感到一陣眩暈,差點栽倒。親衛(wèi)連忙扶住他:“將軍,您太累了,快歇歇吧?!?/p>
朱蝦仁靠在堤壩上,看著遠處逐漸退去的洪水,看著那些重新露出水面的房屋,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此次治水,朱蝦仁不僅堵住了決口,更按照他的方案疏浚了河道,修建了減水壩,大大提升了淮河的防洪能力。當他班師回朝時,淮安、徐州等地的百姓自發(fā)前來送行,沿途跪滿了感恩的民眾。
“謝將軍救命之恩!”
“將軍是我們的再生父母??!”
“鎮(zhèn)武將軍千歲!”
百姓們的呼聲,讓朱蝦仁眼眶濕潤。他勒住馬韁,回身對著百姓們深深一揖:“此乃陛下洪恩,朝廷之功,某不敢居功。只望諸位鄉(xiāng)親,今后能安居樂業(yè),便是對某最大的慰藉?!?/p>
回到南京,朱元璋聽聞朱蝦仁治水有功,且在工地親自涉險,甚至負傷,不禁感慨萬千:“蝦仁啊蝦仁,你真是朕的萬里長城??!”
然而,就在朱蝦仁因治水之功再次受到封賞時,京城卻悄然流傳起一些流言——有人說他治水時專橫跋扈,擅殺官員;有人說他收買民心,圖謀不軌;更有人看著他與朱元璋有幾分相似的面容,暗自揣測他的身世……
這些流言,很快便傳到了御史臺。又有御史準備上奏彈劾,卻被太子朱標不動聲色地壓了下來。
“諸位大人,” 朱標在東宮召見幾位御史,語氣溫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,“朱將軍治水,救數十萬百姓于水火,此等大功,豈是幾句流言就能抹殺的?若再有人捕風捉影,妄議功臣,休怪孤不客氣。”
御史們見狀,紛紛噤聲。
而此時的朱蝦仁,對此卻并不知情。他剛剛回到府中,便接到了宮中急召——馬皇后偶感風寒,久治不愈,太醫(yī)院束手無策,陛下命他即刻入宮。
朱蝦仁心中一緊,想起那位慈祥和藹的皇后娘娘,想起她對自己的贊許,連忙策馬趕往皇宮。他不知道,這次入宮,不僅關乎馬皇后的安危,更將讓他與皇室的羈絆,踏入一個更深的層面,也將為他那撲朔迷離的身世,掀開第一絲神秘的面紗。
南京的夜色漸濃,秦淮河的燈影依舊繁華,只是對于朱蝦仁而言,新的挑戰(zhàn)與未知,正在皇宮的深處,等待著他。